AMD EPYC 7601 游戏优化和超频
大概是新的洋垃圾靠岸了,便宜捡了块超微H11ssl-i和一颗EPYC 7601回来耍耍,正好把之前的E5v4给换下去。
原本计划上LGA3647,选择一的W-3175x只能捡低频ES版来超频;选择二的亚马逊淘汰的铂金8124M虽然能够全核3.4Ghz,但Geekbench上的跑分显示单核性能只与7601拉开了10%左右,全核只有7601的75%。
其实Zen1的EPYC咱是极力不推荐的,相比之下较为贫瘠的IPC和众所周知(大概)的内存控制器问题,很容易造成自己无法驾驭这颗CPU的性能的感觉。
因为找不到作业抄所以折腾了很久(估计要折腾的也都去玩Xeon了),进行了许多分析和测试才找到问题所在,因此记录一下。
一、HPET
这是一个老问题(搜索关键字Threadripper+HPET),HPET如果处于开启状态,会造成系统操作上出现断断续续感觉的卡顿,搜索结果中的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使用了RyzenMaster进行超频导致HPET的启用,但是这块超微的主板是默认硬启用的,需要到BIOS中关闭。
二、内存
前边说了Zen1的内存控制器有问题,而且Zen1对内存的频率要求很高。从老的E5v4平台拿过来的4根2133内存按平衡插法插上去之后,游戏性能非常差,Cyberpunk 2077中最高画质和最低画质是同一个帧数。
当时觉得不应该啊,R23不管单核还是多核都比之前的E5v4强,没理由帧率这么低,连超频都没法提升帧率。
接着结合在战舰世界中的实际测试发现,当场景中的Object数量很多的时候,帧率就开始下降,同时加载速度很慢,由此推断是内存造成的原因。
尝试了几种插法之后,发现近端插法能达到最好的性能,2077在Object多的场景帧率波动不大而且帧率稳定,战舰世界也能最高画质满帧运行,同时R23的多核分数提高了约7%。
于是又买了4根内存打算发挥八通道的实力。八通道加持下R23的多核分又提高了约4~5%,使用2077在相同画质测试,八通道下的7601帧率达到了四通道E5 2682v4差不多的水平(虽然单核跑分7601要更高)。
因此结论是,第一尽量上高频内存(2666),第二只有四通道的情况下换插法,第三尽量上八通道,第四是主板BIOS北桥(NB)设置中Memory Interleaving选Channel(Channel为4个NUMA节点,Die为1个NUMA节点;对于数据交换频繁的场景比如打游戏选NUMA节点多的方式)。
至此已经能获得比较正常的使用体验。
三、TDP
主板BIOS中的C-states关闭——您都用这颗大火炉了,还需要在意节能模式吗?(关掉后无睿频)这块主板cTDP在不修改(即auto)的情况下,功耗墙即为CPU的TDP(7601为180W),所以在默频情况下测R23多核满载,可以发现倍频会下降到26x甚至25x,所以将cTDP设置为200W,即可享受默频全核27x的完全性能(此时功耗195W)。
四、超频和功耗
超频使用zenstates,直接拉倍频,电压会自动设置。手头这块U最高能稳定3.6Ghz全核,但是散热完全压不住,3.7开始一不小心会出现蓝屏,拉到3.8很可能马上蓝屏,当然你上水冷也不一定压得住这个发热,毕竟3.4全核满载的情况下已经有320W的功耗,跑久了hwmonitor直接显示1000w。
大部分情况下单机游戏默频即可,真要更好的游戏体验可以打游戏的时候超3.6或3.4——就算是多核典范2077也只会50%占用率不会发热爆表,实际体验3.4到3.6提升不大所以3.4足够了;需要多核工作的场景再锁全核3.2,这个温度刚好可以用散热能力225W的散热器压住,当然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散热器和实际室温进行选择。
如果是单纯想组打游戏的机器,大可直接酷睿或者锐龙;要捡服务器/工作站洋垃圾也应该选Xeon W系列或者铂金系列,EPYC 7001还是算了吧(高频的7351性价比又太低)。
咱这边是为了等一波7702大船靠岸,届时可以不用换主板;且论单核性能来说,7601跟之前的2682v4游戏体验差不多,所以不管游戏还是生产力方面咱这边用7601才不会有反向升级的感觉。
希望能帮到同样折腾EPYC Naples的有缘人
(有空了再附图)